无障碍服务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营商环境 > 解决商业纠纷
【优化营商环境】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护 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
来源:   发布时间: 2025年05月19日

  鲜花港的浪漫花海、郑路镇的珍珠红西瓜、孙集镇的老粗布……这些承载着地域特色的“金招牌”,不仅是经济发展的“助推器”,更是知识产权保护的“重点对象”。近年来,济南市商河县人民法院立足工作职能,将知识产权保护普法宣传深度融合,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筑牢法治屏障,全力护航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  司法赋能非遗保护

  让传统技艺“活”起来、“传”下去

  家家机杼声、户户织土布。

  在商河县,老粗布织造已有千年历史,2006年被列为“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

  为做好非遗保护工作,商河法院主动延伸司法服务,定期组织法官走进非遗工坊“泉城五彩”(安琦布业),开展“法治体检”,向从业者讲解商标权保护要点,指导企业完善合同管理,用心用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,让传统技艺在法治呵护下焕发新生机。

  “以前觉得侵权离我们很远,现在知道了,法律就是我们的‘护身符’。”安琦布业董事长李秀凤的感慨,道出了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心声。

  守护地理标志

  让“土特产”变身“金名片”

  地理标志产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

  商河法院针对“商河大蒜”“商河彩椒”“珍珠红西瓜”等地标产业,聚焦“从田间到市场”的全链条保护,构建“司法保护+协同治理”模式,为农户和合作社提供矛盾纠纷调处“一站式”服务,全面助力特色产业规范化、品牌化发展。

  近年来,先后妥善处理刘某某等37户蒜农诉某公司财产损失赔偿案6名农户无人机喷药致大蒜受害案等一批影响较大的涉农案件,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、社会效果。

  “现在客商来收购,都认我们的地理标志商标,销路更广了!”,蒜农李大叔的笑脸,是司法护航地标产业的生动注脚。

  普法宣传“精准服务”

  让知识产权保护深入人心

  保护知识产权,不仅要‘治已病’,更要‘防未病’。

  目前,商河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红掌生产基地、全国最大的单体兰花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红玉株引繁基地,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品种22个,获批发明专利34项。为护航“温泉花卉”产业发展,商河法院将普法宣传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“先手棋”,连续多年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,为不同群体提供定制“法律套餐”

  针对企业,开展“法官进园区”活动,围绕商标布局、商业秘密保护等痛点,答疑解惑;针对农户,在田间地头、村路口、群众家中,把普法宣传讲到群众心里;针对消费者,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,以群众听得懂、能理解、记得住的形式让普法知识入脑更入心。

  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

  知识产权保护是系统工程,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。

  商河法院主动融入社会治理,已连续3年与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农业农村局、科技局、检察院等部门单位共同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普法宣传活动、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,推动形成“司法审判+行政监管+行业自律”的保护闭环,全面保护各类企业智慧创新成果,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协调解决知识产权申报、维权等各类法律难题,推动企业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融合发展。

  从非遗工坊到田间地头,从农业园区到企业车间,商河法院用司法的温度与力度,守护着每一份创新创造。知识产权保护没有终点,商河法院将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的作用,继续为辖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、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坚实司法服务和保障。

关闭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二路1号 电话:0531-12368 邮编:250001

版权所有: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、建立镜像